English

北京居民利玛窦

老外旧档
1998-06-07 来源:生活时报 史曼 我有话说

四百年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生活近三十年。他能把古书倒背如流。

“老外”,这是20世纪末中国的流行语。一声“老外”,表明国籍和文化的不同,冠以一个老字,油然增添了亲切感,因此这一独创词汇得到了外国人的认同。在这些“老外”之中,加入中国籍的有之,融入中国文化成为中国通的更是不乏其人,其中最杰出的要数400年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。

在利玛窦以前,西方教士来华传教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,但大都立足不稳,成效不大。利玛窦为人机敏,博学多闻。他深知要把西方宗教文化输入中国这样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,必须熟谙明朝的风土人情。因此他一踏上中国的国土,就剃了光头,改做和尚的打扮。接着又穿上儒服,仿效士大夫的儒雅举止和谦恭的词令,孜孜攻读诗书,四五百字的古文,背得滚瓜烂熟,倒着背也能一字不拉,令人惊叹。

在利玛窦来中国的时候,正当万历王朝财政非常困难的时期,统治者最关心的是怎样开辟财源,利玛窦看清了这点,提出西洋的奇器、天文、数理等科学技术对中国有致富的价值,打动了官员,帮助他进京,又买通宦官的门路向皇帝进献贡品。神宗见到诩诩如生的圣母油画像,惊为活菩萨,供在便殿瞻仰;折射出虹彩的威尼斯三棱镜被视为无价之宝;对自鸣钟爱不释手,特地建造钟楼收藏,派遣小太监学习修理技巧;万国舆图更是投合统治者的心理,把明朝的位置绘在地图的中心地带,在前后左右分别列出世界的各大洲、洋,以及各国的居民和物产,呈现出八方来朝的势态。

利玛窦的苦心没有白费,他不仅获准在京城定居,还深得朝野上下的信赖,在宣武门外建立天主教堂,收有信徒200多人,当朝的高级官员和大儒徐光启、李之藻、杨廷筠、冯应京等都先后受洗入教,到崇祯末年教徒已达38000人,30多年增加了190倍。

利玛窦为了传播天主教,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中国,经他译著或与国人合作的《几何原本》、《同文算指》、《测量法义》、《万国舆图》等科学专著有十余种,无论在数量和影响方面都远超过他的宗教著述。他还把儒家经典四书译成拉丁文,介绍到欧洲,撰写《中华杂记》、编辑《中西字汇》,成为欧洲研究汉学的先导。

利玛窦从30岁来中国,58岁病逝。在中国生活了近30年。死后,神宗赐给坟地,在阜成门外二里沟安葬。有个内官为此问相国叶向高说:“诸远方来宾者,从古皆无赐葬,何独厚于利子?”叶回答说:“子见从古来宾,其道德学问有一如利子乎?毋论他事,即译《几何原本》一书,便宜葬地矣。”可见这是多么高的荣誉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